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十堰站长网 (https://www.0719zz.com/)- 混合云存储、网络、视频终端、云计算、媒体处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阿里云们扎堆齐集,数据库黄金时代到了?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信息产业大国,我国在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标准、架构、产品以及生态体系方面,长期被外商卡脖子,其中数据库市场更是长期被甲骨文等外商公司所占据。 近年来伴随着信创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数据库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国产化应用厂商,并逐渐
  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信息产业大国,我国在信息技术软硬件底层标准、架构、产品以及生态体系方面,长期被外商“卡脖子”,其中数据库市场更是长期被甲骨文等外商公司所占据。
 
  近年来伴随着信创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数据库市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国产化应用厂商,并逐渐在各个细分市场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国产化替代的加速,各个细分市场的国产化厂商进一步“攻城略地”,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国产数据库市场正在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国产数据库加速崛起
 
  全球数据库厂商主要分为传统数据库厂商,云数据库厂商和新型数据库厂商三大阵营。随着全球数据库市场快速变革,数据库市场参与者逐步增多,除了传统数据库龙头Oracle之外,更有云服务厂商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也有一些采用新商业模式、新技术,或者针对新市场的新兴数据库厂商如MoogoDB、Snowflake等,云数据库厂商成为新的主导型力量。
 
  根据Gartner数据,2017-2021年,Oracle和IBM等传统数据库厂商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微软、亚马逊等云数据厂商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其背后原因是Oracle等传统数据库厂商,受制于原有架构,云转型较为缓慢,落后于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云厂商。放到国内市场来看,由于国内厂商在传统数据库时代积累不多、底子也很薄,反倒在云时代抢占了先机,从而得以迅速发展开来,当然从大的层面来看国内云数据库厂商的崛起,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近年来围绕着国产替代这根线,国内信创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数据库市场自然也受益于此。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309亿元,占全球5.4%。预计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2021-2025年营收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3.4%。另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国产数据库市场占有率为47%,相比2016年的32%显著提升。
 
  借助政策红利,传统国产数据库厂商从购买源码、借助开源走向自主研发,在党政军市场有着较好的表现,同时也开始向能源电力、运营商、交通等其他行业快速拓展。此外,初创厂商、云厂商(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ICT厂商(华为的openGauss数据库)等,近年来也开始发力数据库市场,国产阵营日益强大。
 
  另一方面,行业技术的快速更迭、云市场的持续演进,为中国数据库厂商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战略机遇。 纵观数据库的发展史可知,其从最早只有“增删查改”的简易功能,发展到后来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数据仓库”,再到存储各式各样数据的“数据湖”,再到最新兼具分析和存储海量信息的“湖仓一体化”,数据在“更强分析、更大数据”的道路上不断演进。
 
  基于此,一批具备新技术经验的公司得以赶上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并借助当前国内强大的产业生态和资本力量,实现“换道超车”。
 
  阿里云一骑绝尘
 
  在一众参与国产数据库研发的厂商中,以阿里云等互联网IT为背景的大厂,也积极依托自身在云计算平台的技术积累与开源技术开展云数据库的研发推广,在解决企业自身数据库需求的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据IDC发布《2021年下半年中国关系型数据库软件市场跟踪报告》,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规模8.7亿美元(58.1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其中,阿里云的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以24.71亿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占中国公有云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份额的42.5%,具有相当显著的领先优势。据悉,目前阿里云旗下已经形成了包括PolarDB、AnalyticDB、Lindorm等系列产品,尤其是凭借PolarDB的亮眼表现在云数据库市场占据一方。
 
  一方面,阿里云数据库借助其超强的云原生能力,实现了高弹性取用数据与存储数据的协调统一,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使其在商业化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可能性。
 
  据了解,阿里云自研的云数据库产品可以在高性能的计算、存储、网络以及安全等下一代云计算架构上展开创新,PolarDB自2017年启动自研,就采用了存储计算分离、软硬一体化的设计理念。经过五年多努力,PolarDB成功实现包括计算、内存与存储资源的“三层解耦”架构、多主多写、基于内存池化的HTAP、Serverless等多项业内领先技术。
 
  依托这些领先技术,单机MySQL应对高并发业务力不从心、临时扩容数据迁移、备库工作量大、成本高(具体包括部署实施、运维)等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同时又保持了低时延条件下的高稳定运行,很好地维护了用户体验(缩扩容收放自如)并降低了成本,因此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据介绍,目前PolarDB已广泛应用于政企市场,服务于自然人税收管理系统、全国60%省级医保信息平台、中国邮政、中国太保、友邦保险、申万宏源证券等金融、政务领域的标杆客户。
 
  另一方面,阿里云数据库一开始就从自身业务场景出发,经历了充分的场景验证和迭代完善,这使其落地难度大大降低。 阿里云数据库最早开始内部的“去IOE”计划,从淘宝到天猫双十一开始商品库去IOE,最后发展到全平台完全“云上运行”,阿里云数据库一步步从阿里零售场景落地中壮大,经历了多次大的迭代,从最早的AliSQL数据库,到后来的PolarDB、OceanBase等成体系的各类数据库产品的推出,阿里云的数据库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生态,到如今其进一步完成了Serverless,这使其向着用户“傻瓜化”运营方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海量数据积极融入华为生态
 
  相比自带光环的阿里云数据库,成立于2007年的海量数据,起家于海外数据库代销,后来逐步转型为自研数据库销售,并将主要焦点放在了华为openGauss路线上,积极依托华为生态这个“大树”往上攀爬,逐步在业内崭露头角。
 
  据了解,目前海量数据已经是openGauss第一大商业发行版厂商与第二大代码贡献者。实际上,海量数据早在2020

(编辑:十堰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