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计算厂商的竞争走到了新的阶段——既要求盈利,又要抢市场,还要争大客户,也要搞生态。
从业务重点看,今年,竞争最激烈的赛道非政企大客户莫属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都在组织、人才方面有所加强,目的就是为了率先拿下更多大客户。一直以来,互联网基因较重的云计算厂商,客户群体主要都是中小企业,这类客户帮助云厂商快速实现了增长,但是复购率、付费能力却不稳定。
相较之下,政企大客户截然不同,他们有强大的付费能力,且一旦选购了某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就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为此,阿里云吸引了来自华为的老将蔡英华,专攻大客户。腾讯CSIG宣布成立政企业务线。
从竞争梯队看,各家纷纷在战略、组织建设、产品等多个方面祭出新的变化,云计算排名,也有了一些调整。过去,云计算排名大致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如今,华为云上涨了一个身位,腾讯云则退了一步。
这一场贴身肉搏之外,还有更多云计算厂商也在博弈。京东云、用友云、金山云、白山云、360企业安全云、火山引擎、明源云等业内主流云计算厂商在过去一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断拓展,有人已经掉队,有人则奋起直追。
作为当前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排名第一的阿里云,在王坚、胡晓明、张建锋三任总裁的接力赛中,阿里云从0-1,再到100,不仅建立了赫赫战功,更在中国云服务商中称王。
就在年末,阿里云宣告了新一轮人事任命,集团CEO亲自挂帅上阵,这一重大变化背后的阿里云也非没有烦恼。
从2015年-2019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据报道,2021年前,阿里云连续六年拿了集团最高绩效“3.75”分;到2021年,阿里云被打了“3.5-”分。但最近几年,阿里云增速从2018年的超过80%,此后一路跌至最新季度的不足4%,创历史最低点。
以自然年计算,阿里云在2021年各季度的营收增速分别为37%、29%、33%和20%;在202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2%、10%、4%。
而在营收贡献方面,曾被视为阿里第二个增长曲线的阿里云也陷入瓶颈。2018财年-2022财年,阿里云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7%、8%、8%、9%。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6个月,阿里云业务占比也维持在9%。
更重要的是,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开始收缩。Ca n alys数据显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在国内云服务商中排名第一,但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43%下降至36%。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的市场份额都有所提升,分别为19%、16%以及9%,阿里云在市场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
阿里云突破千亿规模的目标,3年时间仍未完成。重要的原因是,支撑阿里云早期快速增长的客户群体——互联网客户群,涨不动了。一方唱罢一方登场,取而代之的是政府、国企为代表的大客户逐渐开始出现在云计算服务的买单名单中。
但他们不是阿里云的客户。据36氪报道,2018年时,阿里云来自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占比约两成左右。
政府项目动辄数千万到过亿,客单价比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都高。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在不断增大。中国信通研究院曾预测,2021年的国内云计算市场中,仅政务云一个细分领域,占比就会超过40%。为了拿下更多政企大客户,去年,阿里云挖来了来自华为的蔡英华。
但即便如此,对于阿里云而言,政企市场是个难啃的骨头。
据IDC数据,截至2022年7月,华为云市场份额占比25.8%,位列第一;浪潮云、中国电信、新华三/紫光云、中国移动位列第二至第四位。
张勇挂帅,一方面意味着阿里集团对于云服务业务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阿里云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华为云:大政企领先,中小企需努力
让阿里云烦恼的大客户问题,到了华为云身上,成了强项。
今年以来,华为云在政企大客户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从措施上,华为云正在技术和解决方面层面推动政企市场的进一步下沉:
在技术产品层面,持续做深华为云Stack与ICT产品的协同,降低选择难度和开发门槛;其次,行业场景方案标准化,让场景变简单,目前在云商店的华为云Stack专区已经沉淀了超过500个高频政企应用;
在具体的解决方案层面,据介绍,华为云Stack是华为云面向大型政企客户的云解决方案,也是华为云推进政企深度用云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
几周前,华为官网发布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主题为《奋勇前进,冲破险阻,有质量地活下来》的2023年新年致辞。致辞中,徐直军透露华为2022年关键业绩指标,其中,ICT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
云业务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艰难,但是却必须要做的生意。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腹背受敌的华为云,必须要快速撑起下一个增长曲线。或许也正是这种压力,迫使华为云虽然起步最晚,但是增速最快。
3年里,华为云一路急速狂奔,凭借着政企等大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不过,降速之势已有端倪。
2022年中旬,有消息称华为云正在调整代理商政策,疑似将收紧返佣比例,取消“八折”折扣权限,这意味着很多中小客户无法再享受八折优惠政策。事实上,早在2021年底,就有部分代理商接到通知,华为将于2022年1月1日调整政策,但不知为何,当时并未实施。
深究原因,或许仍与客户群有关,通过快速做大代理商,华为云的增速惊人,不过代理商的主要客群还是中小客户,但对于小公司而言,华为云的性价比并不高。如果有腾讯云这类项目降价拿客户,那么华为云的优势就非常小了。
但是,云服务的竞争,真的能逃离降价的怪圈吗?
在《有数DataVision》对拼多多2021财报的分析中提到,账面之所以能盈利,一个原因是“四季度服务器提供商腾讯云给返现大户拼多多发了一个‘大红包’,减免了部分费用。”
另据《财经》披露,2021年4月,拼多多在腾讯云的基础上,为了相互压价,在新增云服务提供商时添加了百度云。
如何走出“降价获取客户,失了毛利;不降价,失去的是客户”这个怪圈,对于23年的腾讯云尤为重要。
百度智能云关键之战:
“云智一体”如何加速落地产业AI化?
去年5月,百度进行了一轮干部轮岗。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担任智能云事业群组(ACG)负责人。消息一出,震动不小。
相比其他云厂商,百度更关注“AI与产业之间的关系”。
不久前,百度智能云也在新一届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全新战略“云智一体,深入产业”及“云智一体3.0”架构。和“云智一体2.0”架构相比,“云智一体3.0”更强调从行业核心场景切入,通过打造行业标杆应用,带动和沉淀AI PaaS层和AI IaaS层的能力,打造高性价比的异构算力和高效的AI开发运行能力。
百度智能云作为百度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在今年整体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截至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24%,且推动了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5%。
百度智能云从产业核心场景切入,在打造标杆应用的同时,将知识、经验沉淀到AI中台(AI PaaS层),大量的经验、场景数据又能反哺百舸异构计算平台和昆仑芯片等(AI IaaS层)。AI IaaS+AI PaaS二者的结合形成的AI Cloud,算是百度智能云在行业内最大的差异化能力。
当然,百度智能云虽然整体保持高速增长,但对比阿里云、华为云的征战四方,舍命狂奔,也留给了百度智能云商业化的不少压力。
京东云:夯实数智供应链驱动场景融合,抢市场抢客户最要紧
今年1月4日,京东科技内部公告架构调整,包括:成立京东云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云产品研发、通信云、无线宝等业务,聚焦IaaS、PaaS产品、销售、标准交付的一体化,建立信创云产品矩阵;
成立销售中心,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数字城市群、金融云事业部销售拓展、渠道发展、生态合作等职能,聚焦零售、金融、能源等行业和赛道;
成立解决方案中心,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数字城市群、金融云事业部、智能服务与产品部、IoT产品部等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等业务,聚焦SaaS层技术产品的打造;
成立交付中心,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数字城市群、金融云事业部的技术交付职能,聚焦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的交付实施。
这轮调整意味着京东科技未来将把云业务放在更重要位置。京东云的野心不小,但是当前业绩几何?
根据公开报道,京东云过去一年超过 110% 的增速,服务超 95% 的大型央企、100 座城市、2048 家大型企业、914 家金融机构和超 207 万家中小微企业的超长成绩单,还是 2022 年 Q4 在 Forrester 报告中获评国内公有云产品能力第四名的表现。
在这些公开数据背后,京东云打法几何? (编辑:十堰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