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十堰站长网 (https://www.0719zz.com/)- 混合云存储、网络、视频终端、云计算、媒体处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正文

花了好几千 我买了个小祖宗

发布时间:2023-02-20 09:09:59 所属栏目:站长资讯 来源:互联网
导读:智能电视看电视越看越费劲、中消协点名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智能电视最近引发了众怒,相关话题接连冲上热搜。 类似这种被智能电视逼疯的案例不是少数,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操作麻烦、广告多且难以取消、会员体系互不相通而且层层嵌套。就如同中消协点名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看电视越看越费劲”、“中消协点名智能电视套娃式收费”,智能电视最近引发了“众怒”,相关话题接连冲上热搜。

  类似这种被智能电视“逼疯”的案例不是少数,最典型的问题就是操作麻烦、广告多且难以取消、会员体系互不相通而且层层嵌套。就如同中消协点名智能电视平台“套娃式”收费称,由于智能电视系统内各模块资源相互独立,消费者连续充值却仍无法观看全部视频内容。
 
  结果往往是,花了好几千块端了一台智能电视回家,占着客厅的C位却成了摆设,想看喜欢的内容要“斗智斗勇”,不看它又很浪费,以至于在新能源汽车喜提“电动爹”的名号以后,有人把智能电视也调侃为“电视爹”。
 
  自2022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一直较为低迷,智能电视市场也不例外。奥维云网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3634万台,同比下降5.2%,零售额规模为1123亿元,同比下降12.9%。
 
  硬件卖不动,厂商们便把赚钱的焦点放在了增值服务上,也就是会员和广告,但智能电视的竞争对手远不止圈内,面临用户注意力被手机瓜分、市场被投影仪等新硬件挤压的困境,如果一味以用户体验为代价换取更高的收益,难以被市场尤其是年轻用户群所接受。
 
  曾经,传统电视只有一个遥控器,打开直接就能看,但如今,智能电视需要用两个遥控器,分别控制电视和机顶盒,已经成为常态。“想调电视,遥控器按了半天也没反应,我还以为遥控器坏了,结果家人告诉我,不是那个遥控器。”一位用户表示。
 
  好不容易用遥控器打开了电视,但又因为五花八门的画面,选项太多,怎么也找不到想看的内容。“老年人反应相对比较慢,教十几次都不一定能学会”,“越来越不友好”甚至成了各年龄层对智能电视的一致评价。
 
  等好不容易打开电视后,想看的电视,大多都需要买会员,而且会员体系各不互通,一买就得买一串。
 
  由于2009年以来,广电总局要求厂商要通过电视端向用户提供视听内容,必须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最终发了7张互联网电视牌照。电视厂商和视频内容平台必须要和牌照方取得合作。因此,视频平台的手机端会员和电视端是互不相通的,而且电视端一般会更贵,不同终端、不同时间用户看到的会员价格也各不相同。
 
  电视厂商会通过和视频平台、牌照方的合作,向用户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比如,2月17日,小米的小米影视VIP优惠后要288元/年,将奇异果、华数、4K花园等平台的部分内容资源整合在一起后的聚好看影视会员,498元/年,创维电视和爱奇艺合作的会员为348元/年。
 
  深燃按照首次开通且连续包年的优惠价格,计算了四大长视频平台以及中视频平台B站的电视会员价格,这五家平台一年得花1180元。
 
  就算全部开通电视厂商自带的影视会员和视频平台会员,看电视时依然不能畅通无阻,因为各大平台都是大会员套着小会员,长视频平台的会员独享、超前点播,同样用在了电视端,而电视厂商们往往除了影视VIP之外,少儿板块、教育板块VIP都还需要开通单独的会员。
 
  今年1月,一位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先花了300多元开通了小米影视VIP,孩子想看动画片时才发现,不能通用,还需要再花299元开通“儿童成长VIP”。除此之外,在小米影视中,想看一些粤语内容,还得按照提示购买相应的埋堆堆会员。
 
  深燃统计了小米电视个人中心推荐的VIP,除了小米影视VIP、儿童成长VIP,小米还推荐了8个特色会员,包括芒果TV、唱吧K歌、埋堆堆、教育会员、爱动健身、4K花园会员等等,这10个会员全部开通年卡需要至少2500元。
 
  而内容平台为了刺激用户开会员,也会进行一些功能上的限制。一位用户表示,今年1月利用爱奇艺向电视投屏时,手机端会员用户(黄金会员)只能选择“标清480P”的分辨率,如果想看“准高清720P”或更高的分辨率画面,就得升级为支持电视端播放的白金会员,连续包年价格就会从198元涨到228元。同样,腾讯视频、优酷最低档的VIP服务,价格都是连续包年178元,但也不支持电视端投屏。
 
  黑猫投诉平台上,和“电视会员”相关的投诉,已经达到了7736条。
 
  即便开了会员,想看智能电视也少不了看广告。
 
  智能电视怎么成了“电视爹”?
 
  为什么智能电视厂商和内容平台一起在会员和广告上“下功夫”?
 
  对于智能电视厂商来说,终端硬件的利润越来越微薄。
 
  近几年,智能电视的主流趋势是尺寸越来越大,定价却越来越低。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电视尺寸结构以55英寸、65英寸为主,75英寸超大屏电视的占比更是高速提升。然而,随着显示面板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下滑,智能电视价格也降了不少,其中,55英寸的电视现在千元出头就能拿下,一台65英寸的智能电视定价不到2000元。
 
  先看智能电视厂商这一派玩家。早在2016年,时任小米电视负责人的王川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能电视一定是跨界的,硬件只是一个环节,‘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才是完整的智能电视生态模式。硬件应保持微利甚至不挣钱,挣钱的应该是软件和互联网服务”。
 
  根据洛图科技相关数据,2022年,中国电视市场前7大传统主力品牌,分别是小米、海信、TCL、创维、长虹、海尔、康佳,出货总量合计占到全市场出货量90.6%的份额。
 
  从电视市场头部几大品牌的财报数据,可以分析当前智能电视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情况。
 
  财报显示,小米2022年三季度智能电视互联网服务收入创历史新高。根据财报,小米该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为70.66亿元,中国大陆互联网服务占比达75.8%,而电视互联网收入在国内互联网服务收入中占比达15%,也就是说,三季度小米智能电视互联网收入达8亿元。

  也正是因为不同厂商各种形式的会员套餐混合在一起,在用户看来,电视会员体系紊乱,影响体验。
 
  至于智能电视上的广告,有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硬件广告市场增速已超过PC端,也因此成了挖掘的重点。除了厂商的开关机广告之外,视频平台同样在尽可能挖掘新的广告位。
 
  例如,腾讯的超级影视会员协议中就提到,用户会接触到的广告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通栏广告、弹出广告、按钮广告、浮动广告、片头广告、创意中插广告、跑马灯广告、片尾广告、植入广告、弹窗广告、暂停广告等,也就是说,至少有11种广告。
 
  智能电视,会被淘汰吗?
 
  尽管智能电视在各种娱乐设备蓬勃发展的当下,有被冷落的迹象,但这个市场依然不容忽视。据勾正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OTT大屏电视用户超3亿户,日活用户规模超1.6亿户。
 
  秒针系统营销相关报告提到,2021年OTT大屏广告流量是三大屏(电视、PC、手机)中唯一增长的曲线。所谓OTT,指通过公共网络向用户提供内容分发服务,智能电视就是主要载体。《2022年家庭智慧大屏营销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OTT大屏广告收入为153亿元,2022年预计为204亿元。
 
  厂商们为了抢占客厅流量高地,用尽浑身解数。电视硬件层面的低价战早已激发不了用户的购买欲,也因此,厂商们只能从软件层面“薅羊毛”。但是智能电视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用起来也越来越麻烦时,用户体验不佳,使用频次就在下降。
 
  智能电视厂商等利益方的种种操作,正加速智能电视成为摆设。不仅如此,智能电视还正面临越来越多智能硬件和内容渠道的挤压。
 
  不可否认,面对越来越多的挤压,智能电视正在走下坡路。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之前,中国电视的开机率曾高达70%,然而这之后不断下滑,曾下滑到30%。
 
  但是,如何才能拯救智能电视?
 
  伴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的时代正在来临,而智能电视也往往被看作是智能家居中控制中枢的C位存在,未来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只是,智能电视的基础功能体验不能放弃优化。
 
  
 

(编辑:十堰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